註冊護士及兒童大腦發展治療師(兒童發展障礙)

2019年3月28日星期四

寶寶不會握、搖玩具,有問題嗎?


寶寶不會握、搖玩具,有問題嗎?


以動作發展的歷程而言,新生兒的動作多是反射動作,而手部的抓握能力是孩子動作能力的一部分,也有著同樣的發展歷程。

0-4個月大的嬰兒,只會出現抓握的反射反應,還無法表現出自控性的抓握行為。若將物品放到寶寶手中,他自然會緊握不放,而平時他的雙手也是緊握著。大約要到4個月,由於肌肉及神經發育更成熟,寶寶開始有能力跟意願,想要用手去探索環境,才會逐漸出現由意志支配的抓握行為。不過,寶寶雖在此時開始出現用手拿物的動作,但還需要經過一段相當長的學習歷程。

寶寶的伸手及抓握能力雖然有賴於生理發展的成熟,但後天的刺激也相當重要。因此父母應該以遊戲的方式來誘發孩子的抓握行為,鼓勵孩子去握住,甚至學習主動去操控玩具,父母要特別注意左右邊反射有無差別的情形。若孩子仍沒有明顯的進展,就要盡快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以便給孩子適時的幫助。



2019年3月27日星期三

啟動大腦的要訣:頂葉區域的發展



啟動大腦的要訣:頂葉區域的發展


根據腦部不同區域的發展,頂葉發展較快,此區域是負責觸覺,觸覺是嬰兒生活中的要角,皮膚是寶寶最大的感覺器官,所以,要刺激寶寶的觸覺,最簡單的方式是與寶寶建立親密的肌膚接觸,例如:抱、輕拍、撫摸及按摩等。

在大腦中(軀體感覺區域)手腳佔有的部份較大,家長與寶寶之間的親密肌膚接觸是有益的,此經驗有助影響軀體感覺的發展。因此,按摩嬰兒手腳能刺激此區域的發展。此外,由於皮膚與神經系統連結,透過頻繁撫觸、按摩刺激,會使得周邊神經及腦部髓鞘及神經元突觸的增生,加速運動神經傳導,對於寶寶腦部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洗澡樂**
父母可在洗澡時,一邊唱歌一邊按摩。利用舒服的刷子刷寶寶身體,玩泡泡澡,不同水溫的水療活動,用溫暖的手撫摸寶寶的手心、腳底、臉頰、頭面和背胸腹部的皮膚,給寶寶豐富的觸覺刺激。

撫觸亦是非語言的溝通,父母可多擁抱、撫摸和輕拍以傳達愛意。觸覺的刺激,不僅能增進親子情感,還可以藉此了解寶寶的觸覺發展是否正常,如果發現寶寶有過於敏感或過於不敏感的狀況,父母應多加留意。

父母除了多提供孩子觸覺經驗,還可以同時多跟寶寶說話,幫助他將聲音和感受連結在一起,等寶寶慢慢長大、認知能力逐步提昇後,他才能逐漸瞭解這個感受代表的含意,並發展出觸覺的區辨能力。

2019年3月25日星期一

發展遲緩篇:腦部缺氧的寶寶、腦出血的寶寶、 早產的寶寶


腦部缺氧的寶寶、腦出血寶寶、
早產的寶寶


過去我們都認為腦發展至青春期後便定型了,是不可更改的,腦部受傷或腦部功能差是無法改變的。「神經可塑性」是近期神經科學最大的突破,這個革命性的發現,推翻了幾百年來認定大腦在成年後不能改變的看法。腦部會因適當的環境刺激而出現調適和改變。過往許多因為腦中風而大腦受損的患者,都可以復建喪失的大部分功能,這是腦神經可塑性的改變。

一般而言,嬰兒因生產過程不順利,例如難產、胎兒缺氧、腦出血/腦傷等情況,會對腦細胞造成破壞,引致寶寶腦部發展未完善或遲緩而導致的運動功能障礙。有時候傷害也會影響控制動作以外的其他腦區域。可能合併視、聽、觸、動各種感覺,認知、語言、學習能力,智力和行為等各方面在發展上的問題。

但現有醫療技術之下,只為改善患者的肌肉張力問題或減輕相關的併發症,事實上,根據大腦可塑性的理論,給予嬰兒腦部神經元適當的刺激/訓練,會產生新的突觸和改變神經元的連結方式,從而能夠提高/改善腦部功能。

寶寶表現出不同的問題/徵狀,取決於腦部受影響的區域。因此,先要解決根源:腦部,亦即是「治本」。外在環境的刺激也可以決定大腦神經迴路的形成,雖然基因決定大腦的結構,但是神經的可塑性使大腦在細胞的層次仍有很多可著墨的地方。


2019年1月3日星期四

大腦可塑性及重塑( Neuroplasticity )


大腦可塑性及重塑( Neuroplasticity )


Neuro是指神經元,plastic是指可改變的。
腦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是指腦部根據新經驗而重組神經路徑的終身能力,亦即是腦部有持續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過去我們都認為腦發展至青春期後便定型了,是不可更改的,人腦在出生時就像電腦一樣完成了連結。人老了,腦部受傷或腦部功能差是無法改變的。

「神經可塑性」是近期神經科學最大的突破,這個革命性的發現,推翻了幾百年來認定大腦在成年後不能改變的看法。腦部會因適當的環境刺激而出現調適和改變。

用進廢退

神經元是大腦細胞,神經元的發展和連結是靠遣傳基因和生活經驗。寶寶一出生,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便以速度形成連結,幫助他了解外界並產生互動。 23歲前,每個神經元會擁有萬多個突觸,遠超過寶寶的需要。隨著孩子成長,大腦會修剪某些不需要的連結,並加強有用的連結。 
腦有用進廢退的特點,只要把握時間、把握機會,盡量地學習,腦會不停地因應外在的需求而改變神經的分配,有基本的學習神經機制,可以生長新的神經元, 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適當刺激是關鍵

儘管腦部功能出現不協調的狀況,根據「神經可塑性」的理論,給予腦部神經元適當的刺激/訓練,會產生新的突觸和改變神經元的連結方式,從而能夠提高/改善腦部功能。
外在環境的刺激也可以決定大腦神經迴路的形成,雖然基因決定大腦的結構,但是神經的可塑性使得大腦在細胞的層次讓教養和經驗仍有很多可著墨的地方。

腦部所依靠外在環境的刺激有: 光、聲音、震動、味道、氣味、觸摸、溫度及重力。這些刺激是透過神經系統,經由脊柱神經往腦幹而上,再傳送去啟動大腦。這就給予腦部神經元刺激。刺激關鍵亦決定在於 : 強度、頻率及持續時間。


功能性腦神經研究,我們不能只著眼於個別徵狀作為治療,問題的癥結在於腦部。當某部份腦區域功能發展不平衡,使左右腦不能同步協調運作,影響左右腦分配及整合資訊的能力,使腦部無法整體合作。從功能性腦神經分析,每一種發展問題都是很複雜的,往往涉及腦部不同的區域。「治標」symptomatic approach的理念只是尋找解決徵狀的辨法,並沒有從整體和根本考量,而只專注在症狀方面入手。例如:閱讀障礙是閱讀的問題,過度活躍只是衝動方面的問題,自閉症只是社交或溝通的問題。好像用藥物處理問題 (現今解決過動孩子常用的治療方法) ,當藥效過了,徵狀很快會出現。但其實有這些徵狀不一的兒童,問題來自同一地方:腦部功能發展不協調 。因此,必須從根原改善,才能達致效果,只著眼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不能有顯著效果的。

藥物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
在研究中,只靠藥物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大腦發展由低至高,越高層次其功能就越複雜,大腦發展依靠有健全的低層部份,高層的功能才能發揮的。因此,腦幹有如地基,若基礎發展不好,高層的功能亦受影響。所以,要改善腦幹的功能,才能進一步改善較高層次的大腦功能。大腦功能弱的區域,可以經由學習、刺激、強化、平衡,使兩區域重新產生聯繫恢復正常功能。修正問題的方法是解決不協調的現象,並非治療症狀,使大腦能同步運作。因此,要解決及改善孩子的問題要從飲食、運動、營養補充、行為及管教入手。

部分內容出自書本(過度活躍專注力及自閉:從大腦解決)



2018年5月10日星期四

發展遲緩是先天還是後天?


發展遲緩是先天還是後天?
為何自己的孩子會有問題?是遺傳病?是管教


問題?還是環境因素?


發展遲緩包括以下範疇:
語言理解、溝通表達及發音的能力
大肌肉,如:轉身、坐、站立、爬行、步行、跑、跳等能力
小肌肉,如:伸展、抓握、擺放、手眼協調、雙手協調、手握力控制、運用工具及抄寫等能力
肌肉張力、動作平衡、感官知覺
社交及適應力 溝通、社交、自理及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技巧
智能或認知 學習、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 由於成因、受損程度及成長環境各有不同,所以發展遲緩兒童的表現會有個別差異。若家長發現孩子有遲緩徵狀,應該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先天因素?
*生產過程是其中的因素,例如:產程過長、不順利、臍帶纏頸引致腦部缺氧、早產、出生創傷,更是常見的誘因。頸傷是阻礙兒童(尤其嬰兒) 大腦發展的常見誘因。這會導致頸椎及頸肌的運動減少,而它們是供應腦部和身體最多刺激的位置,大腦在缺乏這種刺激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影響腦部發展。
*嬰幼兒及兒童時期生病、感染或腦部受損,例如腦炎或腦部創傷
*遺傳因素或基因染色體突變

環境及生活方式?
不難想像,近十至二十多年來社會上的變遷,我們可觀察到以下現象:
* 缺乏父母照顧(雙職家庭模式傭人照顧)
* 環境刺激不足:課餘方式改變,缺乏走動及戶外運動
* 長期靜態/坐的生活方式;例如:看電視、打遊戲機、用電腦及智力電話
* 環境毒素

想一想?孩子們吃甚麼?飲食因素
* 營養不良或飲食不均衡

從功能性腦神經分析,發展遲緩兒童,問題來自同一地方:腦部功能不協調 ( Functional disconnection Syndrome ) 。即表示腦部某些區域 (左右腦) 不能同步協調運作,影響左右腦分配及整合資訊的能力,使腦部無法整體合作。
要讓左右腦有正常的發展,只靠基因的規劃是不足夠的,同時還需要環境上的刺激,大腦的區域才能順利發展。若所需的環境受到壓抑/缺乏訓練,則腦部功能會出現不協調的情況。而環境中,缺乏刺激或過度保護,未有充裕空間去讓幼兒學習探索,甚至疏於照顧,也都是可能原因。

延伸閱讀:發展遲緩
http://www.doctorlee.com.hk/A01_Child04.htm



** 認識自閉症(Autism)/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 /兒童腦脊發展**



2018年4月11日星期三

發展遲緩篇:寶寶幾多歲仍未能說話才算遲?是否男孩子一定遲說話?


口齒不清:男孩子是否一定遲說話?

寶寶幾多歲仍未能說話才算遲?是否男孩子一定遲說話?


過往不少父母應為男孩子一定遲說話,女孩子可能會比男孩子早一些開始說話,但這並不是定律,當中亦存在個別差異。男孩表達語言發育稍落後,如果語言發育在正常範圍內,就不用過分擔心,孩子總有一天會與其它孩子一樣能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不過,也會看看他們有沒有非語言上的表達和理解能力,例如是否懂得用手指指東西、會否辨認他人的面部表情等。

語言發展的軌跡,是循序漸進的,孩子會先嘗試發聲,接著牙牙學語,然後會模仿單字,漸漸學會詞彙與句子,然而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循著一定的時間表在相同的年紀達到相同的表現。

大致上,零至一歲的孩子正踏入「前語期」,他們能發出一連串相同音節或不同音節之組合,雖然可能有與人溝通的意圖,但其實並未有實際的意思。隨著寶寶成長,大腦裡的神經元擴張地圖,寶寶不斷從環境中的聲音建立資料庫。寶寶在語言發展過程中,若時常得到互動對象的鼓勵與回饋,加上不斷練習,有助快速累積詞彙與語言能力,亦可增強與人溝通的動機。

一般而言,0-3個月的寶寶就會微笑,懂得用哭聲或肢體動作對外界作反應。4-6個月的寶寶就會咯咯笑,喃喃出聲;他們會注意父母說話時的嘴巴;6-9個月的寶寶就會模仿聲音,對自己的名字作出反應;到了12-16個月的寶寶,大部份已會說數個詞彙,最常見的是對熟悉人物的稱呼(如「爸爸」「媽媽」)、常見之玩具(「波波」)或如「俾」「要」)。這時候寶寶正踏入單字階段,內容亦開始富有意義。 如發覺孩子在一歲半時仍未懂得說出有意義的單字或只有些簡單的「依呀」聲音,父母需要加以留意,並多給予寶寶適當的學習環境及豐富的語言刺激。

若到了兩歲時情況仍未有改善,仍不會說任何有意義語彙家長則需向專業人士求助,為孩子作出詳細檢查。

語言發展遲緩警號

寶寶出生至六個月仍未對聲音有反應;沒有牙牙學語;與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眼神接觸較少;對別人說的話和聲音沒有興趣模仿;一歲半未能說單字;二歲時仍不會說話、會流口水、咀嚼或吞嚥食物有困難。

嬰兒期的語言發展、生理狀況與認知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生理因素,包括接收器官(聽覺、視覺)、發音器官(口腔構造、聲帶等)以及大腦神經中樞(掌管分析與組織語言系統)的發育是否正常,對語言發展都是缺少的。

部份內容節錄於 <<兒童左右腦發展全攻略>>

延伸閱讀:(1)  環境、學習和經驗影響大腦發展?
http://www.doctorlee.com.hk/N01a_Blog_Nurse.htm

延伸閱讀:(2)    

寶寶的發展符合標準嗎?
(出生至3歲)
http://www.doctorlee.com.hk/N01c_Blog_Nurse.htm



2018年3月2日星期五

專注力不足篇:專注力不足是與大腦發展有關係?


專注力不足是大腦發展有關係?

專注能力與大腦額葉有關?





從大腦解讀分析中,專注能力是與額葉發展有關,它負責高等學習和思考所需的技能,如:注意力、集中不分心、轉移能力和過濾內外在的干擾能力。例如:街上車聲、冷氣機的聲、走廊傳出的腳步聲。若左右腦發展不平衡,孩子們往往因一個聲音、觸感或影像,都會讓他們分心。額葉區域功能不佳,就無法過濾不重要的聲響及景象,不能將平靜的訊息傳送到感覺區域,使他們很難忽略環境中的聲響及景象。
對孩子來說,專心是件很困難的事,他們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他們上堂無法對焦距或望向老師,他們不能過濾不重要的聲響及景象,使外界所有的刺激都全部進入大腦。當他們望著黑板上的字,他們不只注意字,亦會注意黑板旁的告示板,又或是電風扇的轉動聲、走廊上的腳步聲,他們會同時接收外界所有訊息。

當好像專心時,不一定對老師的教授有反應,他們可能注意老師說話時的手勢,而不注意所講的內容。又或是當看著書本內容時,他們可能正聚焦在書本上的圖片。

大腦不能同步協調運作,影響左右腦分配及整合資訊的能力,使腦部無法整體合作。大腦同步的機制是我們所有思想、行為、情緒和生命功能維持的基礎。左右腦對認識、面對及回應這個世界有不同職責,每一個區域對外來刺激的反應都有不同。因此,兒童表現出不同的問題/徵狀,是取決於腦部受影響的區域。

節錄於:過度活躍、專注力及自閉:從大腦解決

如家長對孩子的發展有任何懷疑,可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讓孩子及早得到適切的跟進。

** 認識自閉症(Autism)/專注力不足 (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發展遲緩 ( Developmental delay ) /兒童腦脊發展**

延伸閱讀:(1)

專注力不足系列:上課不專心,坐不定,周身郁,是「頸部張力反射」的問題?


http://childbraindevelopment.blogspot.hk/2017/01/blog-post_5.html

延伸閱讀:(2)
「發白日夢」、「懶散」、「不專心」、「學習緩慢」、「無記性」?專注能力與大腦額葉Frontal Lobe有關?

http://www.doctorlee.com.hk/A06c_Chil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