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護士及兒童大腦發展治療師(兒童發展障礙)

2019年3月28日星期四

寶寶不會握、搖玩具,有問題嗎?


寶寶不會握、搖玩具,有問題嗎?


以動作發展的歷程而言,新生兒的動作多是反射動作,而手部的抓握能力是孩子動作能力的一部分,也有著同樣的發展歷程。

0-4個月大的嬰兒,只會出現抓握的反射反應,還無法表現出自控性的抓握行為。若將物品放到寶寶手中,他自然會緊握不放,而平時他的雙手也是緊握著。大約要到4個月,由於肌肉及神經發育更成熟,寶寶開始有能力跟意願,想要用手去探索環境,才會逐漸出現由意志支配的抓握行為。不過,寶寶雖在此時開始出現用手拿物的動作,但還需要經過一段相當長的學習歷程。

寶寶的伸手及抓握能力雖然有賴於生理發展的成熟,但後天的刺激也相當重要。因此父母應該以遊戲的方式來誘發孩子的抓握行為,鼓勵孩子去握住,甚至學習主動去操控玩具,父母要特別注意左右邊反射有無差別的情形。若孩子仍沒有明顯的進展,就要盡快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以便給孩子適時的幫助。



2019年3月27日星期三

啟動大腦的要訣:頂葉區域的發展



啟動大腦的要訣:頂葉區域的發展


根據腦部不同區域的發展,頂葉發展較快,此區域是負責觸覺,觸覺是嬰兒生活中的要角,皮膚是寶寶最大的感覺器官,所以,要刺激寶寶的觸覺,最簡單的方式是與寶寶建立親密的肌膚接觸,例如:抱、輕拍、撫摸及按摩等。

在大腦中(軀體感覺區域)手腳佔有的部份較大,家長與寶寶之間的親密肌膚接觸是有益的,此經驗有助影響軀體感覺的發展。因此,按摩嬰兒手腳能刺激此區域的發展。此外,由於皮膚與神經系統連結,透過頻繁撫觸、按摩刺激,會使得周邊神經及腦部髓鞘及神經元突觸的增生,加速運動神經傳導,對於寶寶腦部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洗澡樂**
父母可在洗澡時,一邊唱歌一邊按摩。利用舒服的刷子刷寶寶身體,玩泡泡澡,不同水溫的水療活動,用溫暖的手撫摸寶寶的手心、腳底、臉頰、頭面和背胸腹部的皮膚,給寶寶豐富的觸覺刺激。

撫觸亦是非語言的溝通,父母可多擁抱、撫摸和輕拍以傳達愛意。觸覺的刺激,不僅能增進親子情感,還可以藉此了解寶寶的觸覺發展是否正常,如果發現寶寶有過於敏感或過於不敏感的狀況,父母應多加留意。

父母除了多提供孩子觸覺經驗,還可以同時多跟寶寶說話,幫助他將聲音和感受連結在一起,等寶寶慢慢長大、認知能力逐步提昇後,他才能逐漸瞭解這個感受代表的含意,並發展出觸覺的區辨能力。

2019年3月25日星期一

發展遲緩篇:腦部缺氧的寶寶、腦出血的寶寶、 早產的寶寶


腦部缺氧的寶寶、腦出血寶寶、
早產的寶寶


過去我們都認為腦發展至青春期後便定型了,是不可更改的,腦部受傷或腦部功能差是無法改變的。「神經可塑性」是近期神經科學最大的突破,這個革命性的發現,推翻了幾百年來認定大腦在成年後不能改變的看法。腦部會因適當的環境刺激而出現調適和改變。過往許多因為腦中風而大腦受損的患者,都可以復建喪失的大部分功能,這是腦神經可塑性的改變。

一般而言,嬰兒因生產過程不順利,例如難產、胎兒缺氧、腦出血/腦傷等情況,會對腦細胞造成破壞,引致寶寶腦部發展未完善或遲緩而導致的運動功能障礙。有時候傷害也會影響控制動作以外的其他腦區域。可能合併視、聽、觸、動各種感覺,認知、語言、學習能力,智力和行為等各方面在發展上的問題。

但現有醫療技術之下,只為改善患者的肌肉張力問題或減輕相關的併發症,事實上,根據大腦可塑性的理論,給予嬰兒腦部神經元適當的刺激/訓練,會產生新的突觸和改變神經元的連結方式,從而能夠提高/改善腦部功能。

寶寶表現出不同的問題/徵狀,取決於腦部受影響的區域。因此,先要解決根源:腦部,亦即是「治本」。外在環境的刺激也可以決定大腦神經迴路的形成,雖然基因決定大腦的結構,但是神經的可塑性使大腦在細胞的層次仍有很多可著墨的地方。